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颍上:听!庄台人说“淮上人家”新故事(组图)

  • 大吉大利晚上吃鸡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974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8/11/16 13:48:09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颍上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“大雨大灾,小雨小灾,无雨旱灾”


这句顺口溜


曾是过去沿淮人民


饱受水患之苦的真实写照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  

据不完全统计


建国后


仅阜阳市颍上县境内的3处行蓄洪区


就经历了45次行洪


造成经济损失约62亿元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为躲避和抵抗洪水


居住在行蓄洪区的居民们


靠着肩挑手提、车拉筐运黄土


垒起“庄台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如今


昔日的“蓄洪洼地”

真正成了


“产业高地、民生福地、生态宝地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淮罗村书记罗运官说:“小水小灾、大水大灾,无雨旱灾,讲的就是当时的庄台生活。”


52岁的罗运官是淮罗村党支部书记,也是土生土长的庄台人。


  淮罗村地处唐垛湖蓄洪区腹地,是颍上三个行蓄洪区之一,淮河故道穿村而过,从明代起,为了躲避洪水,村民们就自发地用土堆起高台,盖上房屋,后来便形成了大罗台、二罗台、八大家等五大庄台。


  现在的二罗台,道路宽阔平整,左侧,淮河故道仿佛一条卧龙,蜿蜒流淌,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人民;右侧,行蓄洪区内的作物绿中透黄,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;前方,有整齐的楼房,耸立的供水塔和标准的供电供水设施。稻香阵阵,随处可见洋溢着幸福的笑脸。


  可谁能想到,淮河水患的频发,曾让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长期深陷贫困的泥淖。


  “小水小灾、大水大灾,无雨旱灾,讲的就是当时的庄台生活。”在罗运官的记忆里,三十年前的二罗台,破败不堪,每到连阴雨季,就是离开家的时候,居民们疲于搬迁,根本无心考虑发展问题。


  “一遇到水灾,庄子上的人卷着铺盖,手里拎着两口锅,急急忙忙投奔住在高处的亲戚,洪水退了以后,大家回到庄台,用秸秆扎成篱笆,抹上泥巴做墙,建起粗陋的‘篱笆屋’,没等建好,又要搬走。那时候没法子,只能‘水来搬家,水退修房’,吃不饱饭是常态。”


 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,淮河启动迁建工程,淮罗庄台得到新建和加固,居民们终于有了稳定的住处。但因年代久、标准低,滩涂地多,地势低洼,群众居住拥挤,生产生活条件差,淮罗成为王岗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。


 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颍上县采取进城、进镇、进保庄圩、进养老院,综合改造提升的“四进一提升”策略,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外迁,腾出发展空间。对于一些不愿外迁的群众,颍上县开展了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,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改造升级,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。


  具体到淮罗村,随着以道路净、沟塘净、室外净、室内净、厕所净、个人卫生净和规范生产生活物品摆放、规范配套生活家具配置、规范农户居住行为习惯为内容的“六净三规范”行动的推进和“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、小鱼塘、小水塔、小公厕、小广场、小污水处理站、小生活平台”等九个小工程的实施,二罗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  据了解,目前,颍上县全县22个庄台已完成改造18个,基本实现了硬化、净化、绿化、亮化和美化,剩下的四个庄台,也将在今年全部完成改造,可以想见,在不远的未来,行蓄洪区的庄台将真正成为淮河岸边远近闻名的“淮上明珠”。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淮罗村的大罗台、二罗台、八大家等五大庄台依靠淮河故道,如今生态环境改善,白鹭飞舞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目前,颍上县全县22个庄台已完成改造18个,基本实现了硬化、净化、绿化、亮化和美化。


赛涧回族乡书记蒋敬好说:“河水清了,空气干净了,村民们生活更舒心了,这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!”


  离淮罗村不远的赛涧回族乡八里垛村也是个庄台村,这里的堤坝是远近闻名的观景台——往前看,淮河汤汤,波光粼粼,往后看,铺青叠翠,5000亩草坪绿意盎然,恍惚间让人误以为置身于无边的大草原。


  八里垛村是典型的行蓄洪区,2015年之前,这里发展的是传统种植业,一麦一豆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,“看天吃饭”曾让老庄台人吃尽了苦头。


  “那时候就是靠着老天爷赏饭吃,地里长的麦和豆,一年最多只能收一季,效益特别差,遇到水涝,全年基本等于绝收,刨掉人工,一亩地只能有200-300元的收入。”乡党委书记蒋敬好是农业院校出身,对庄台的农业产业发展一直很关注。


  为了提高群众收入,蒋书记和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,他们分析,这里离淮河近,水源充足,湖区耕地面积大,先天条件好,发展适应性生态农业或许是个好出路。三年前,乡里引进了专业合作社,发展起了草坪种植业。


  “现在城市绿化对草皮的需求量很大,产品销往上海等地,供不应求,村民们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翻。”蒋书记介绍,发展草坪种植以后,村民们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,除了600元以上的土地流转费,村民还能在基地务工获得报酬。单八里垛一个村,就有220余名贫困户受益,一个月工资可以达到4000-5000元,比以前一年的收入还多。


  变劣势为优势、变对抗为适应,行蓄洪区适应性产业之路正走得又快又稳。“到2017年底,八里垛村已经顺利出列,今年拟脱贫6户16人。”蒋书记说,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,生态环境也有了质的提升,不仅村民的口袋富了,幸福感也更高了。“河水清了,空气干净了,村民们生活更舒心了,这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。下一步,还要继续走借水生金之路,走长久发展之路,达到村有特色产业,户有一技之长。把资源利用好,下好适应性农业‘这盘棋’ 。”


  八里垛的草坪产业只是颍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该县在3个行蓄洪区发展稻虾、稻泥鳅、稻蟹、稻鸭等综合水产养殖1.6万亩,发展莲藕、茭白、菱角、芡实等水生蔬菜1.7万亩,种植草皮、玫瑰、杞柳等经济作物1.8万亩,发展设施蔬菜、露地蔬菜、瓜类等2万亩,发展鸭、鹅等水禽养殖60万只,形成了沿淮行蓄洪区种养业发展新模式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离淮罗村不远的赛涧回族乡八里垛村也是个庄台村,这里的堤坝是远近闻名的观景台——往前看,淮河汤汤,波光粼粼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离淮罗村不远的赛涧回族乡八里垛村也是个庄台村,这里的堤坝是远近闻名的观景台——往前看,淮河汤汤,波光粼粼。


“淮上人家”老板李培芳说:“搭上全域旅游这班车,俺们回来利用自家老屋开个‘农家乐’,抢一把致富先机!”


  秋天的皖北,天高气爽,阳光洒在金黄的麦地里,呈现出丰收的繁荣景象。


  下午三点,虽早已过了吃午饭的时间,颍上县王岗镇八大家庄台上的农家乐“淮上人家”里仍然忙的热火朝天,老板娘李培芳正在厨房里洗着碗碟,老板罗亨维也正忙着处理食材,准备晚上待客的饭菜。


  2012年,在上海做厨师的李培芳回到了家乡,带回一手好的做菜手艺,也带回了带动邻里致富的决心。


  “以前生活不讲究,路上随处可见塑料袋等生活垃圾,更早些时候还有人畜混居的现象,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,又脏又臭。自从政府提出‘打造美丽庄台’,给村里统一,配建了卫生院、公厕、给排水设施、污水处理设施等。我们的乡村越来越美啦。”


  当时,李培芳一听说村里开展庄台整治,立马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。“我去外地看过,知道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大,俺们这里要搞旅游,我回来利用自家老屋开个‘农家乐’,抢一把致富的先机。”


  前有淮河,后靠唐垛湖,八大家庄台水资源丰富,去年庄台改造后,县里提出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,启动淮河风情旅游规划,推动乡村旅游发展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水害变水利,大批游客赶来一睹庄台美景,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难得机遇,“淮上人家”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,不仅板房变了楼房,周边的贫困户也参与了进来。


  “村子里因地制宜发展水乡旅游,俺们也不能落下,得跟上发展,真正搭上全域旅游这班车。”李培芳说,听说村里正在进行庄台建设与全域旅游的精准对接,沿淮生态经济带将迎来更多更大的建设机遇,他们也要做好准备,把家里房间整理整理,开起民宿,留住更多游客。


  行蓄洪区境内有着丰富的观光景点,不仅自然风光优美,还拥有电灌站、进水闸、淮河防洪堤、安全庄台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型防洪工程景观。近年来,颍上利用国家和省市加快沿淮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,发展全域旅游,将老屋改建为庄园,将民房改建为民宿,打造“乡村有栋房、房前一口塘、房后一片林、周边一方田”的原生态乡野体验之旅,一批民宿和农家乐等进驻庄台,乡村旅游串珠成线、扩面成片,游客多了,居民们也富了。据介绍,淮罗村的庄台特色农家乐不仅自身享受政策,走上致富的快车道,还积极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,目前已经成功为六七十人提供了岗位。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,淮罗村启动淮河风情旅游规划,推动乡村旅游发展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,启动淮河风情旅游规划,推动乡村旅游发展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水害变水利,大批游客赶来一睹庄台美景,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难得机遇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水害变水利,大批游客赶来一睹庄台美景,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难得机遇 。


68岁的李家良说:“我一辈子经历过大大小小50次洪水,现如今年纪大了,要走好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路!”


  “改革开放以来,国家变富了、变强了,对俺们庄台人也更关心了,国家搞精准脱贫,抓庄台综合整治,路通了,电通了,网络也通了,淮河沿岸变了样,真正成了‘鱼米之乡’。”今年68岁的李家良家住淮罗村二罗台,一辈子经历过大大小小50次洪水。作为60年代的高中生,他可是村子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,常常在村子里给大家说说政策,聊聊庄台变迁史。


  老李一家是在80年代后期搬到淮罗村二罗台的,他说,以前,台子矮,一下雨,全庄人就被洪水撵到了岗头上,“岗头也不高呀,没办法,那时候就这个条件,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。哪像现在,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。水啊,电啊,网啊,也全都通了。”看到庄台的变化,老李又激动又感慨。


  说起来,这里面还有段故事。当时,因为考虑到李老的老伴常年生病,还有残疾,前几年村里开展精准识贫工作的时候,曾提出要将他家纳入贫困户范畴,以便进行帮扶,但不料遭到了老李的严词拒绝,更让人意外的是,老李还主动让出了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,坚决不愿意拿补贴。“我好手好脚、能跑能跳的,要自力更生、自己干,不能赖在国家身上。咱们国家也不容易,搞建设哪哪都要钱,我虽然上了年纪,也要争取多作贡献。”老李说得很坚定。


  现在,老李和老伴以种地为主,每年约有近万元收入,除此之外,他还经常在村里打打短工,老两口每年收入在18000元左右,做到了吃不愁,穿不愁,生活有了保障。


  生活好了,环境美了,农忙之余,老李料理完家事之余,还爱听听广播、看看新闻、拉拉二胡,经常组织村民在闲时聚在一起,开展一些娱乐活动,共同畅想庄台未来的发展。


  像老李这样的庄台人不在少数。近年来,颍上县以沿淮蓄洪区扶贫为主战场,按照“宜粮则粮、宜牧则牧、宜林则林、宜水则水”的原则,统筹推进脱贫攻坚、产业发展、农村环境整治、美丽庄台建设,通过产业、就业、创业“三业并举”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同时,针对庄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,变“输送”为“创造”,创新开发保洁、保绿、保安、护路、护林、护河、环卫等辅助性岗位,由贫困群众自由选择、自主就业。


  截至目前,庄台已实际吸纳贫困户就业78人,其中居家就业43人,辅助性岗位35人。秸秆禁烧期间,贫困群众就可通过环保监督员岗位获得工资性收入约2300元,不仅树立了依靠自力更生脱贫的鲜明导向,也持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。
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今年68岁的李家良家住淮罗村二罗台,一辈子经历过大大小小50次洪水。作为60年代的高中生,他可是村子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,常常在村子里给大家说说政策,聊聊庄台变迁史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 

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。水啊,电啊,网啊,也全都通了。”看到庄台的变化,老李很又激动又感慨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 

颍上县开展了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,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改造升级,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更多报道详细请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

来源:中安在线    记者:章理中 王根喜 陈欣然 顾继月 刘玉才 胡广

编辑:小颍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